到了唐代,煎茶茶藝已不再停留在其醒酒提神功效上,而是以煎茶共飲作為社交活動的儀式。唐朝的煎茶有一套嚴格混合器的程序,陸羽的《茶經》中有詳細的記載:飲茶之前,先將茶餅放在火上,將殘留的水分烘干;然后研末,并過篩取細末;當鍋中的水出現小魚眼一樣的氣泡時,可以加鹽調味;等到水沸如泉涌時,要舀出一瓢備用;然后用竹夾在鍋中攪打,并將茶末倒入,等到鍋中的茶水沸騰四濺時,再把前面盛出的水倒進鍋里。此時一鍋茶就算煮好了,主人可分盛到茶碗里給客人飲用。
到了宋代,盛行點茶茶藝,這種飲茶的方式跟唐代的煎茶有類似的地方,也需要混合器炙烤研末,但點茶是將茶葉放到茶盞里后,先注入少量開水攪拌均勻,稍后再加入足量開水,并用竹制茶筅反復攪打,使之產生豐富的泡沫。據蔡襄的《茶錄》記載, “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點茶茶藝與煎茶茶藝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不再添加食鹽,以保持茶的原味。此法傳入日本后被傳承了下來,現在日本茶道中的混合器抹茶茶道即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