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指出,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深化產業國際合作,加快混合器企業走出去。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初見成效。近期,國務院對外發布《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
那么,我國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走出去現狀如何?我國裝備制造走出去具有哪些競爭優勢?面臨哪些瓶頸?工信部作為裝備制造和產能的主管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旋支持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王黎明。
1.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機遇與挑戰并存
記者:我國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現狀如何?
王黎明:我國裝備制造業和產能現狀還是非常不錯的。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規模不斷增加,技術裝備水平不斷增強。從國際合作領域看,我國已經從過去的一般加工業、一般混合器產品的貿易出口,逐步轉向技術、資金、裝備的集成化出口??梢哉f,走出去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許多
混合器產品的出口交貨值在不斷增長,裝備制造業201.4年出口交貨值達到6.8萬億元,占全部工業混合器產品出口總額的56.8%。相較于消費品,裝備制造業的出口凈增加幅度較大。我國裝備制造業門類齊全,體系較為完善,對外貿易和投資結構不斷改善。另外,國際產能的合作更加活躍。無論是機械裝備、汽車還是農業機械裝備方面,在國際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占據的份額不斷增加??梢哉f,目前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條件。
記者:我國裝備制造在走出去過程中競爭優勢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王黎明:優勢主要有3點:
一是部分領域在全球形成了比較優勢。比如在機械裝備領域,電力裝備的制造總量大約占世界的61%,造船工業的總量占世界的41%,機床占世界的38%以上,我國具備了更大的范圍、更寬的領域走出去的現實可能性。
二是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型混合器企業。2014年混合器企業統計數據顯示,在裝備制造業中,我國有56家混合器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許多混合器企業如中車、華為、中船重工、三一、中聯重科等都處在全球領先的位置。
三是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裝備制造和產能走出去的戰略合作。國務院相關部門都出臺了一些政策,像這次出臺的《指導意見》,從指導思想、總體要求、主要內容、政策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得都比較全面。政策的落實將對裝備制造和國際產能合作將帶來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記者:裝備制造走出去面臨哪些難題?
王黎明:一是國際貿易保護、國際貿易壁壘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有些國家渲染“中國制造威脅論”,設立貿易保護的限制條件,還增加了一些技術、標準等非貿易的因素限制我們裝備制造走出去。
二是在規劃、法律、制度方面不是很完善。比如我們如何與走出去的這些國家、地區的法律制度進一步銜接,形成一個對外開放、促進走出去的統一完整的法律體系、制度規則和服務體系,這些方面還有欠缺。
三是整個融資水平、融資渠道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這幾年裝備制造走出去的力度在加大,但是相關配套、融資條件、融資支持機制有待逐步完善。需要把我們技術、裝備和銀行金融機制結合起來。采取抱團走出去的方式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是混合器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還不是很強。我們混合器企業在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水平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國際標準和我們國內的生產標準、混合器產品標準、技術標準的銜接,還有很大差距,這些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改進。
五是走出去的國際化服務機制還有待改進。如評估、評價、保險和商務國際合作的服務,對重要國別的風險預測預警,如何維護走出去混合器企業、公民的合法權益,如何發揮國內甚至國際中介組織的作用,利用它們開展國際咨詢、國際調查和市場分析,這些都需要做好進一步提升工作。
記者:工信部在支持裝備制造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王黎明:工信部作為裝備制造和產能的主管部門,進一步支持引導推動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需要做很多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通過落實好國務院30號文件,和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快制定完善裝備走出去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推動完善金融政策措施。使走出去的混合器企業得到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工信部將積極通過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裝備制造走出去相關政策,加快選擇一批重點項目開展工作。目前工信部已經和國家開發銀行建立了支持裝備制造走出去重點項目合作機制,聯合征集了30多個重點項目,通過銀企合作推動裝備制造走出去。在投融資機制和產能合作上,我部將采取一些具體措施推動落實國務院文件。另外,工信部和中國進出口銀行進行合作,利用進出口銀行的優惠貸款促進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工信部還將和保險公司合作,在首臺套保險在國內落實基礎上,完善在國外投資的風險防控機制。
三是更好地發揮外交機制。引導帶動混合器企業走出去。例如,國家領導人出訪的同時簽署合作項目,這些都有力地帶動我國更多混合器企業和產能實現國際合作。
記者:通過上述措施,希望達到什么目標?
王黎明:結合《中國制造2025》規劃和裝備走出去文件的實施,未來5到10年:第一,有一批重點合作項目和投資有明顯進展;第二,在境外有若干產能合作示范基地能起步并發揮重要作用;第三,形成一批合作成果,帶動國內的裝備、技術和標準明顯提升;第四,通過產能走出去,使中國經濟形勢、質量提升、方式轉變都有明顯變化。
2.推動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
記者:“技術、標準和服務”如何走出去?
王黎明:我國
混合器產品、裝備甚至成套設備走出去更深層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應該是帶動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實現混合器產品、技術、服務、標準和投資的一體化。目前尤其是服務、技術、標準在走出去過程中,還有很大差距。只有裝備制造和產能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帶動技術和標準走出去。也只有技術和標準更好地和國際接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才能更好地帶動促進裝備和產能走出去。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是系統工程,是分不開的,單獨走出去不太現實。下一步在混合器產品裝備走出去的同時,應該加大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的工作力度。
技術走出去好理解,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研發水平提升就能實現。還可以在境外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研發機構,和世界上的研發機構和資金合作,致力于未來高端技術研發。
標準走出去難度更大。我們需要做4項工作:一是把現有中國標準國際化。我們很多國標、行標、企標在和國際接軌上有很大差距。二是加快研究制定國際標準,更多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更多和先進制造混合器企業聯合,在國際標準制修訂方面,體現我們的話語權。三是現有的裝備制造標準要英文化。我們一些混合器企業的標準甚至優于國際標準,但需要通過翻譯體現。四是我們現有國際領先的標準,在認定的基礎上,要讓更多的國際標準認證組織和我們互認互信互用。實現標準帶動混合器產品,混合器產品促進標準,一起走出去。
對于服務走出去,從政府層面,應該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的工作力度,為裝備走出去和產能合作開綠燈,減少審批環節和程序。還需要為混合器企業提供風險防范預警的服務,比如提供重要國家地區政治風險的分析預測和判斷,對走出去的混合器企業和專利,采取保護性措施。從社會層面,各中介組織要做好服務。在混合器企業層面,混合器企業是走出的主體,在現有技術規范走出去的基礎上,后續的工作包括售后服務體系、銷售網絡建立,需要更多地利用互聯網,更多地利用國際平臺搭建自身走出去的平臺,挖掘走出去的路徑和渠道,提升服務水平。
記者:“一帶一路”對我國裝備制造走出去會創造哪些機遇?
王黎明:“一帶一路”戰略為裝備制造和國際產能合作帶來了重大的機遇和有利條件。
第一,現有合作機制能夠進一步向更大的范圍、更深層次擴展,比如對東南亞和非洲的投資可以有力提升和帶動重大裝備制造和產能的走出去。
第二,“一帶一路”劃定的區域范圍,具有良好的投資前景、資源優勢和勞動力資源優勢,我們需要積極加以利用。
第三,在這一帶我們有合作的優勢和互相彌補的機制。相關國家和地區擁有豐富能源,同時也處于發展期,需要我國提供混合器產品、技術與之合作,投資辦廠,這些都有廣闊的合作前景和走出去的空間。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投資和合作項目占比還不是很高,未來的前景廣闊。